进入中文的美语(在线收听

 词语趣谈:进入中文的美语,意思变了多少?

    美国课堂里常玩一个游戏,叫telephone(打电话)。由老师悄悄告诉一位学生一句话,然后让这位学生把这句话传给下一位同学,经过十几个或几十个人以后,看看老师的原话变了没有。当然,十之八九老师的原话都变了,有时甚至变得面目全非!
    一个说法或一个词从一种语言进入另一种语言后衍生的变化或引申,也有点像这种打电话的游戏。很多情况下,传进来的词的意思跟原意大相径庭。比如“沙发”这个词完全音译自英美语的sofa,中文可统指一切带扶手的软座,而sofa在美国只是指双人或多人所坐的有扶手的软座,单人有扶手的软座叫“armchair”。无独有偶,最近,中文报刊杂志中有一个“秀”字频频出现,比如“作秀”、“脱口秀”等。显然,“秀”是从“show”而来。它在美语里的意思是“表演,演出”,传到了中文里的“脱口秀”虽然还保持原意,但是在其他一些用法中,意思就发生了变化,比如“作秀”就有“装腔作势”或“有意炒作”的意思。
    还有一个青少年挂在口头的感叹词叫“哇噻”,意为“太好了,太棒了”。据说,这个词来自港台,但根据它的发音,我猜想这个词可能来自美国年轻人的口头禅“Wassup!”“Was sup”源于“what‘sup”,本是一句打招呼的话,意为:“怎么样?”在青年人尤其是在黑人青年中很盛行,两人见面,一句“Wassup!”,然后对拍一下手,很潇洒的样子。这个说法逐渐进入主流社会,老熟人见面,来一句“Wassup”亲切、随便,还带几分调侃。但如果哇噻真是从“Wassup”而来,那么它的语义显然也发生了变化。
    国内还有一个说法叫AA制,意思是分开付账的意思,跟英美语里的“GoDutch”的意思一样。但因为AA是英文字母,人们很自然地认为这个说法肯定来自英美。事实上,在英美,没有人知道AA制的意思是什么,也不知道这个说法是哪个英美词语的缩写。我曾上网询问过这个问题,好几个国内学者异口同声地说,AA制是由“Acting Appointment”而来,可是“Acting Appointment”是“代理性任命”或“代理/临时性工作”跟AA几乎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。要真是如此,这个“电话”的失真程度就有点太大了。还有人说,在香港,餐馆里的服务生在客人结账时会问“all together or all apart?”(一起算,还是分开算?)果真如此的话,那AA应该是从“all apart”来,意思是“所有客人都分开付账”。
  原文地址:http://www.tingroom.com/listen/vocabulary/19564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