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人见面常说的“您吃了吗”英文怎么说?(在线收听

   dumpling在维基百科里的解释是“面里有馅儿”的食物,比如青团,比如元宵,比如生煎,比如汤包。

  所以用他来专指饺子,有点牵强。下次你要跟老外介绍饺子的时候,可以说 Chinese dumpling,或者干脆直接用拼音-- Jiaozi
  “饺子”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独有物种,在英语没有100%对应的词汇,还有好多词语中西方都不能相互转换,比如下面这些。
  吃了么
  尤其是老一辈中国人,见面喜欢问“吃了么”,如果直译成“Have you ever eaten?”,就不足以表达中国人之间的嘘寒问暖。
  而同样美国人见面打招呼会说,“What’s up?”如果翻译成“你咋了”,也根本没有翻译出来打招呼的用意。
  辛苦了
  之前有次上完课有个家长让我帮她和外教说“辛苦了”,当时华生妹愣了一下和外教说:“Thank you”,因为在外国人的眼里我努力工作是为了我自己赚钱,没有什么辛苦不辛苦的,别人没必要和自己说这句话。
  所以家长说这句话是为了表达谢意,而我只能翻译成“Thank you”.
  加油
  “加油”肯定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成“add oil”,太Chinglish了。
  如果翻译成“come on”,但是come on属于那种心急的“加油”,在百米赛场上,啦啦队喊着“come on! come on! come on!...”并不能和“加油”完全对应。
  后来韩国人解决了这个问题,发明了“Fighting”这个词,但这并不是地道的英文。
  上火
  字典中的解释为“suffer from excessive internal heat”(遭受过多内部热量),但是外国人看到这个肯定会蒙圈,感到非常无厘头,他们永远也不会懂“阴阳”、“内火”这些东西。
  江湖
  这是一个另翻译界绝望的词汇,“相濡以沫,不如相忘于江湖”,有人把它翻译成brotherhood“兄弟情谊”,确实有那么一点“江湖”的味道,但是没翻出场所和地方的概念。
  还有人把它翻译成underworld“地下社会”,但江湖中的那些剑客侠士,都是黑社会不成。
  原文地址:http://www.tingroom.com/listen/yyky2/411863.html